放水燈

現在位置:首頁 > 放水燈

水燈,又稱流燈[1],是浮於水面的燈,依水燈所在的水體不同又稱河燈、江燈、湖燈等。最原始的水燈是把點燃的燈放進水裡漂浮的一種,稱為水燈頭。水燈源自印度,後來因佛教傳播,流傳至東南亞及東亞地區。在包括東南亞在內的南亞文化圈中,水燈是祭祀、送厄、祈福的儀式[2][3],在東亞則多見於普渡儀式中,屬一種接引水中孤魂接受普渡的儀式,為祭水幽儀式的一種,常見於醮會、盂蘭勝會等[4][5][1],又稱照冥[6]。在台灣、日本又有水燈排,是以大竹子或木頭為中柱,左右以數條竹子或杉木紮成筏形,分幾十格或幾百格,每格懸掛一燈[7][8][9]。除了在水中漂浮的水燈外,近年還出現了固定在水中位置的。

中元節與盂蘭盆節的放水燈常見於在江、河、海、湖、池等水域附近舉行的盂蘭盆會中,放流燈火,迎接到來的亡魂,幫亡魂照路,邀來同享香火[4]。在華人地區、日本、越南,各地於水邊舉辦的盂蘭盆會皆有放水燈的習俗,朝鮮半島的放水燈則多見於佛寺舉行的盂蘭普渡法會[27]。台灣的水燈上面有一「普渡旗」,放水燈前要以毛筆寫上「慶讚中元」、「廣施盂蘭」、「敬奉陰光」、「冥輝普照」等「中元敬語」字樣,並寫上自己的姓名,讓好兄弟(對孤魂的敬稱)知曉是哪家施主所供奉,也有直接寫在燈上而不用旗者[28]。台灣習俗認為水燈漂浮愈遠,放水燈的施主愈得庇佑[1][28]。也有放水燈排,即在木筏上面懸放燈籠,吸引水中的「好兄弟」和餓鬼上陸來享用普渡的祭品[29][7][8][9]。

除中元節與盂蘭盆節,一些地區會在其他節慶活動如新春[26]、元宵節、七夕[30]、中秋節等放水燈[4][31],也有一些神誕如香港大嶼山梅窩洪聖誕「梅窩洪聖誕水燈天燈節」中的放水燈[32]。此外一些醮會和紀念祭祀的祭水幽儀式中也有放水燈,例如香港太平清醮當中一些在河、池、海附近的太平清醮都會有放水燈儀式,韓國慶尚北道清道郡的清道流燈祭(韓語:청도유등제、淸道流燈祭)也屬於這一類[33]。

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